地圖導覽III
台灣四週臨海,海岸線全長約一千一百四十一公里,東西南北岸景象大異其趣。北部為岩石海岸,礁岸和豆腐舺非常豐富的沿海地形,增添旅遊的深度和美感,野柳是著名的景點。東部是因海岸山脈面海矗立的斷層海岸,岸邊多懸崖峭壁,海底坡降陡峻,距岸不遠處即為湛藍的深海,著名的清水斷崖是環太平洋的最高斷崖。南部則普遍為珊瑚礁海岸,屬於世界級的美麗景觀。西部大多為沙岸,因為順流而下的大量泥砂堆積於近海地區,並不斷地向外伸展,這裡分佈著許多紅樹林,有全球緯度最北的紅樹林生存記錄。台灣遍佈著許多的海岸濕地,濕地具有調節洪水、穩定海岸線、涵養及淨化水質等功能,能促進生態資源的豐富性,養育著無數的生命型態,孕育近海漁業,也庇護著野生動植物,是魚類、貝類、蝦類、蟹類、鳥類、農作物、植物等生物重要的棲息環境,是非常頂級的自然景觀和環境。
台灣島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邊界,當這兩個板塊碰撞時,歐亞板塊中陸台上的海底沖積層因受擠壓隆起成中央山脈,另外菲律賓板塊則因前進受阻而疊堆形成了海岸山脈,造山的故事發生在在喜馬拉雅運動時期。台灣地處東亞沿岸,經緯度為東經120°至122°與北緯22至至25°之間,四週環繞著美麗的海洋,西邊的台灣海峽,和中國大陸隔海相望,東側是浩瀚無邊的太平洋,正好是暖流與寒流的交匯之處,漁場豐盛,而北邊接東中國海,南濱則是巴士海峽。台灣本島最北是富貴角,最南是鵝巒鼻,最東是三貂角,最西是外傘頂洲。
海裡的洋流在台灣左右分治,東岸的太平洋側夏冬季皆有黑潮主流流經過,西側的台灣海峽夏季則是自南而北的黑潮支流,到冬季時變成了流著由北而南的中國沿岸流,以及西側南部海洋原先由南北上卻被沖偏轉而向西的黑潮支流。如此的洋流場域和結構造就了非常富庶的台灣漁業資源,有一個魚種豐盛的大漁場。
台灣的四季氣候宜人,無嚴冬和酷暑,平地年平均溫度在22℃左右。氣候型態受大陸及海洋氣候的雙重影響,冬天來自西伯利亞的大陸冷高壓,總是吹著東北季風,夏季則是來自太平洋的海洋性高氣壓,吹著西南季風,也是強風來襲的季節。此外,由於中央山脈的地形阻隔使台灣四季呈現出不同的氣候,也造成南部和北部的氣候多所不同,在在加劇了區域內天氣變化的豐富型態。通常5月中至6月中會受到風帶季移及其他因素的交互影響,下起梅雨。落山風則經常侵襲最南部的墾丁,自東方山上直衝而下,猛烈地吹向海上。東部的花東風光旖旎,是台灣的美麗後花園,但夏季颱風特別多,風狂雨大。夏季因午後受熱力上升作用產生對流旺盛的西北雨,這種局部的地型雨下得又急又猛,會讓你突然之間閃避不及成了落湯雞。至於台東一帶在夏季經常出現焚風,被高達34度以上的熱風籠罩著,整個地區無不令人窒息。
台灣除本島外,還有周圍附屬的離島及澎湖列島兩大島群,大大小小總共有一百餘個島嶼所組成。周圍附屬的離島包括小琉球、蘭嶼、綠島、龜山島、基隆嶼、彭佳嶼等較大島嶼,而澎湖群島為最大群島,由年代古老的玄武岩火山形成,其群島本身的海岸線總長即為三百多公里,變化出無數美麗海景。島上有很多的天人菊,此菊於澎湖野化後,迎風搖曳,隨處可見,很美麗動人。
《台灣生活美學地圖》之00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