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3美利堅:看看白頭鷹們的金融帝國

美國的金融帝國住著的白頭鷹們並非無堅不摧,強大堅強的外表下也躲藏著十分脆弱的身驅和心靈,好幾次的發病,自己害病不打緊都拖世界各國下水受累,近數十年的發作記錄有2000年的網路泡沫,造成全球科技公司大傷,2008年又因為買賣房事太貪心搞出超級次貸風暴,使得全球市值重挫,久久不起,美國這種的泡沫貪心病因為荒謬無理,實屬難醫之病,而最近這場病早己傷筋害骨,恐怕也已動搖了美國的國本,話說這一切都得從「華爾街」這條全球最有名的街道談起。

 

華爾街的叢林冒險記

    華爾街由來一說,兩百多年前,該街是華盛頓就任第一任美國總統的地方,今日仍然聳立他的雕像。1792年荷蘭殖民者為保護這個地區抵禦印地安人和英軍侵犯,不受到攻擊,紐約人在這築起了一道牆,從東河一直築到哈德遜河,之後沿著牆形成了一條街。到了該選擇戰爭或和平時,紐約人推倒了這堵高牆,但保留了華爾街的名字,使它不再成為戰爭的堡壘,於是創造出和平繁榮的金融中心商業景象。

    華爾街的救火隊及救難隊成群簇擁著,分不清一堆裡哪邊是輕災區,而哪邊是重災區,到底會是野火燎原還是只是零星火苗,七嘴八舌地討論那些該棄守,去支援和搶救可存活者,一大堆意見老半天搞不定。

    就在不久之前,全美投資銀行鼎盛時期,叱咜風雲,不可一世,依序為排名高盛( Goldman Sachs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美林( Merrill Lynch )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 )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 )。但此時華爾街今非昔比,之前因為充斥著形形色色勒索敲詐的勾當和錯綜複雜的陰謀與醜聞,因為大家急忙要推銷出去複雜度高且透明性低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於是涉及到諸多的黑箱作業,而這個大危機促使非常多的公司關門大吉。

    許多投資銀行紛紛倒閉摩根史坦利在日本三菱UFJ銀行90億美元大手筆入股後脫離險境得以苟延運營,否則今日難保安在。美林( Merrill Lynch )美國銀行收購,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 )破產保護,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 )摩根大通收購。剩下的也全都改制為一般的全功能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全面退潮。

    華爾街曾幾時是「金融煉金術」的實驗天堂,有很多科學家、銀行家、煉丹士、數學家、電腦專家和其他一堆位於全球各地的人日日夜夜都在實驗和摸索,看看如何從金融業裡提煉出金子,而且是要高純度的?結果出爐的金融技術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不一而足。金融風暴後,華爾街的這些煉金術士全都逃之么么,因為垃圾一大堆,腐爛而且臭氣沖天。

    事後有人在網路上寫下一文作為提醒和批判,此文闡述華爾街的金融「字母縮拼詞」,詞群族繁不及備載,這些稱為現代金融工程學的產品,實際上展開的詞匯都迷霧重重,縮拼後的詞則有著高度的流暢度,像迷魂湯,其實華爾街的聰明傢伙早已將人類心理學特點考慮在內,取一個流暢的名字會自然而然地讓投資者在面對那些他們根本無從知曉的風險時變得更加輕鬆自在,於是就投資下去了。如果有進一步興趣上網查,那是一篇有樂趣觀點於網路上流傳的文章。

    華爾街的強烈風暴吹襲下,紐約市首當其衝,在百老匯大道阿姆斯特丹大道之間103街的山姆市場,除了香煙、啤酒和避孕藥,其他商品銷量都在下滑,甚至包括糖果和彩票。

    華爾街的故事不會在此就結束了。

 

次貸荒謬劇

    「次貸的劇情」可列入史冊,這場全球「房屋危機」源自於華爾街整體「房貸證券化」,其前提是在上世紀末美國人樂觀地假設未來美國的房價會持續攀高,儘管當時房屋貸款的客戶皆非為優質的個體戶,反正金融機構再來個金融創新,先將房貸打包證券化,推出「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再交付信託機構,之後請出具公信力的擔保機構做擔保後,以強化信用等級,接著再轉售給不理解的投資大眾再說不遲,於是風險便吹散稀釋到了整體市場之中,誰知結果來一個系統性的風險造成了市場一夕之間崩盤,隨後便掀起了全球的金融海嘯,這顯示全球金融體系太過度依賴美元,此事件也代表著全球以美元為儲備貨幣的信用擴張時代即將終結

    這種美國式的「預消費心理學」是建立在以下的假設基礎,人們將更加長壽,故人可以用一生的工作來換取一幢房子,所以房貸是用45年來還清,因此不會有任何問題。這樣的社會心理狀態正是次級房貸的根源,而次級房貸又是金融風暴的元兇,我們已經捉到元兇,而且知道他犯案的動機和心態。基本上美國這種「負債驅動型」支出完全不同於收入驅動型支出,讓真實的經濟狀況高度失真。

    次貸危機這個超級大泡沫實非單一因素可以為之,是一個複雜結構化的金融衍生商品,風險商品被過度包裹及槓桿後,華爾街眾多的投資銀行之後又聯合所有的相關外圍機構,再次回購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美國政府失去了該有的監管機能首當其衝便是雷曼兄弟,一夕之間崩盤,隨後一家一家接二連三紛紛中箭落馬,致使全美國金融業出現土崩瓦解,最後就造成了國際經濟的嚴重危機與失衡,使全球金融市場呈現出「極端脫序」。

    雷曼兄弟20089月的破產聲請案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雷曼帝國自1850年成立至今的158年都一直屹立不搖,歷經過兩次世界大戰、1929年經濟大蕭條與911恐怖攻擊的危機全都安然渡過,然而這回雷曼踢到大鐵皮,完全栽在自己最擅長包來包去的金融衍生性商品手上,大概是包過了頭,眼花瞭亂的包法讓自己也已經搞糊塗了,真是有夠諷刺!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當然也不能免責,算是這次金融海嘯的幫兇,因為釀禍肇事的金融相關元兇們,這群相當於超級戰犯級的信用評級,居然全都被評定為優良以上的推蔫等級。

    金融海嘯是一顆深水炸彈從深底之中爆炸,隨著震爆衝出海平面,形成蕈狀雲,震波也震出了大海嘯,衝向全球各國,各地都災情慘重,美國己陷入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全球的經濟衰退則會難過的好幾年,影響十分可謂深遠嚴重,堪稱是一場全球的「超完美風暴」,過程狂野且威力無遠弗屆。

    「全球銀行市值」( Bank Market Cap. )2007年經歷2008年海嘯洗禮,到現在全都大幅縮水,行業秩序大亂,排名大大洗牌,花旗銀行算是最大輸家,曾縮水原先的二十分一左右,目前再回到前十名,匯豐銀行則是個贏家,縮水不多且曾跳至第一名寶座一些時日,真正的超級大贏家則是中國銀行大軍團,中國工商銀行全球第一,中國建設銀行居老二,中國銀行位居第六,讓世人為之震驚。華爾街咜風雲的獨立投資銀行是一群大輸家,市值都嚴重滑落,多數銀行已垮台,影響力也急遽衰微,最後被取消投資銀行資格轉做一般商業銀行或遭併購。

    金融亂局如一灘混亂的濁水,需要清澈的活水使水流順暢,或著必須要耐心等待慢慢沈澱使之趨向透明,槓桿己然如枯葉揚起飄逝去槓桿化」成為今日整救全球金融市場的主流意識,這勢必大大地左右未來金融商品的走向。

    金融亂局卻促使中國對全球影響力日益增長,2008哈佛大學教授Niall Ferguson和在劍橋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的Moritz Schularick教授提出Chimerica」的理論,因為過去十年的全球經濟是美國人在過度消費,有龐大的巨額赤字,而中國人在拼命生產,累積非常多的外匯儲備,因此美國是債務國、而中國則是以債權國的架構進行運作,兩國乃生命共同體。於是把ChinaAmerica兩字拿來合體成Chimerica,象徵中美兩國經濟事實已合而為一,唇齒相依,萬一世界經濟體系崩垮,中美都是大輸家。

    雖然目前中國已經處於復甦,但國際經濟形勢仍面臨L型衰退,美國經濟復甦更是悲觀的漫漫長路,可時此時美國卻拼命地在印鈔票,同時又要求其貿易順差國買美國國債,使得國際美元泡沫和美國國內的資產泡沫相互激盪著,潛伏著一場全球性貨幣競貶的經濟大戰

    所以「經常性的事實」是危機蔓延全球,主要經濟大國衰退,油價持續攀升,同時全球股市走軟,伴隨著「巨大的資產減值」( Giant Write-downs )和股價的強烈稀釋,跟著的一大堆事情都荒腔走板次貸當男主角上演的這場荒謬劇便是這麼一回事兒。    

 

美國茶壺裡的風暴

    1990年是日本「失去的20年」的第一年1997發生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全球網路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人們紛紛猜測20XX年會是下一個全世界起級危機呢?

    天哪!美國AIG 2008第四季虧損617億美元,創美國企業史上紀錄。經濟減速勢頭超出預期,下滑速度又急又猛!美國政府挽救 AIG採取史無前例的行動,AIG若破產會造成比雷曼兄弟還嚴重的災難。很不幸我們大家都身處於前所未見的時代。

    在2009經濟寒冬頭一個月,美國行業龍頭企業大舉裁員微軟英特爾各裁員一萬一千人、波音裁員四千五百人、第三大電信業者Sprint裁八千、飛利普裁員六千、康寧Corning)裁員一千五百人、波音宣布裁員一萬、伊士曼柯達急劇衰退裁減三千五百人、星巴克關閉三百家分店再裁減六千七百名員工、全球最大製藥商輝瑞藥廠關閉五座工廠並裁員八千,歐洲最大製藥業者葛蘭素史克裁減美國一千名業務行銷人員,而通用汽車公司IBM德州儀器等公司大舉裁、裁、裁。

    屋漏偏逢連夜雨,非僅工業產品製造與金融業嚴重衰退,營建業、消費品、藥品、食物及電子業等等也倒地不支,此番寫照相對昔日美國風光,令人十分沮喪。

    到了200910月,美股跌幅達到自1987年來21年的最大,包括標準普爾500種指數道瓊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無一幸免。10月真的慘到底,整月份交易創下歷史之最,寫下新的華爾街紀錄,包括道瓊工業指數單月最大跌點、單日最大跌點第一和第二名、單日最大漲點第一和二名,在31日萬聖節詭異的氣氛中結束。美股表現如此大漲大跌,自然非底部現象,人人深怕底不可測。華盛頓至今沒有真正的共識,因為金融海嘯的影響仍無遠弗屆。美國當然也怕步日本後塵,來個「消失的10年」。

    二戰以來,美國數次經濟衰退的平均期間是十.四個月,標準差是三.三個月,最長的耗時十四個月,最短則為七個月,這是花旗集團全球市場機構根據自1953200811月美國S&P 500指數的研究結果。1929年經濟大蕭條後屬最極端最漫長的經濟衰退,美國進入蕭條的「聖殿」。有人計算2008年的經濟衰退預測是平均值加三個標準差,也就是二十.三個月的衰退期,老實說沒有人真正知道風暴何時結束,巴菲特也不知道,答案就留給歷史課吧!

    追根究底是今日世界存在著西方過度消費,而東方過度儲蓄的國際金融結構。中國人自古的民風是量入為出消費,而美國人的預消費已成為生活習慣,都在寅吃卯糧,先用明後天的收入來消費再說。美國人的積習不改,神仙也救不了美國。

    「儲蓄銀行」( Savings Bank ) 是一種較為古老的金融機構,高掛在高樓頂層看板,提醒老美要把錢放進銀行,多多儲蓄以拯救美國於苦難之中。對美國這個超級經濟和政治的強權國家,真有夠諷刺的。

 

上一場大泡沫

        20003月的「網路經濟泡沫股災」造成全球風險投資業災情慘重,當時哀嚎遍野,受傷族繁不及備戴。到達最高點的頂峰那天,NASDAQ指數5132.52,開始崩潰這一天是2000310,事後根據統計共刷掉資訊科技產業約5萬億美元的市值。當時網路公司的壽命完全是靠燃燒風險投資給的錢多寡定奪的,愈多相對愈長命,不能盈利也無實際可行的商業模式的網路初創公司,滿坑滿谷充斥在全世界。

    「dot.com泡沫」造成其差無比的經濟,依矽谷首次上市企業統計,1999年有85家,2000年下降至78家,2001年僅15家,2002年更慘只有8家,而2003年更創歷史最低的2家左右。美國風險投資的投資額和投資件數「2000年」都是一個尖峰,其後一路下滑。

    我在19972001年間閱覽過近200internet投資案,當時很多人害怕不投資會賺不到錢,用力投資internet概念,因為那時的氣氛是不投資的風險比投資的風險更高,事後投資結果一片慘綠,一個悽慘過一個。

    有機會回顧當時有四種人,第一種人士深具遠見,知其所以然,認為當時這樣的案子裡面一定有問題,沒投資沒受傷,這種人太少。第二種人士對internet概念深具偏見,認為這種案子不可能成功,還是寄託於做傳統行業可以賺得更多錢,絕不投資internet,結果也沒受傷,這種人很多。第三種人士怕不投資將錯過任何可能機會,覺得不投資比投資的風險更高,最好投資,所以大力出手投資,當然受傷沈重,這種人如過江之鯽。我認為我乃第四種人士,知道這檔事必然改變世界,但何處是機會?何處可尋訪神仙覓先機呢?神仙四處找不著,只能好好仔細拜讀、研究及分析,並返求諸已,那年頭流行click,計劃書預計產生多少click,便有多少和市值,既然我就是普通使用者,那麼該計劃書的商業模式是否讓我去click就是我評估的重點依據,我發現200個商業模式都不會讓我click沒有看到什麼錢流,所以我一個也沒投資,結果我也沒受傷。

    要是沒經歷那場災難,那場本夢比猖獗的年代,那場瘋狂的網路泡沫,人們怎會知道投資當然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也會經常血本無歸,搞得傾家盪產的,股市甚至可以狂跌80%以上的。

    這情境在中國大陸多年來似曾相見,很多情節還非常雷同咧!再美的泡沫幾乎都會破滅。

    人們最可愛了,總是喜愛犯同樣的錯誤,之後再來一次的自艾自憐,不信你看著辦好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esffer(劉坤靈) 的頭像
    Jesffer(劉坤靈)

    知山野者的部落格

    Jesffer(劉坤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